1188

19秋拍·錢幣丨灼灼銅光 歷劫不壞:珍品銅元再現(xiàn)

  銅元在中國制造、流通不過半個多世紀,雖然在漫長的貨幣發(fā)展史上只是短暫的一瞬,但其數(shù)量龐大,品類繁多,形制及版別的區(qū)分,極為復雜,可以說,歷史上任何一種錢幣都無法與之比擬,置身其中,方可體會其獨特的收藏魅力。近年來,隨著機制銀幣價格一路走高,銅元行情也悄然啟動,尤其是稀見樣幣以及頂級品相的高分流通幣,身價已今非昔比。今秋誠軒再次呈現(xiàn)以下清代、民國銅元珍品,必使銅元愛好者欲罷不能。

  Lot 2265

  宣統(tǒng)年造大清銅幣一分試鑄樣幣(PCGS SP61BN)

  宣統(tǒng)二年(1910年),清政府欲從根本上解決銀圓與銅元幣制的混亂,當年四月,度支部下令造幣權收歸中央,僅留六省造幣廠作為度支部天津造幣總廠的分廠,其余一律裁撤,同時頒布《幣制則例》,確定國幣單位名稱為“圓”,以銀為本位,壹圓為主幣,其余小面值銀、鎳、銅質為輔幣。其中,銅輔幣鑄有二分、一分、五厘、一厘四個面值,委托奧地利維也納造幣廠設計制模,度支部天津造幣總廠鑄造。后因新鑄銅幣與舊制產(chǎn)生混淆,暫緩鑄造,而后再行鑄發(fā)的銅幣面值均與此不同。從宣統(tǒng)年造大清銅幣的存世數(shù)量來看,除一厘、一分有短暫流通外,其他三種面值存世數(shù)量稀少,可能當時極少量進入流通或根本就沒有發(fā)行。這些銅幣中還有厚、薄坯等不同試鑄樣品。此枚一分紅銅幣,幣坯制作精良,壓力十足,外緣明顯異于流通幣,屬甚為少見之試鑄樣幣。

  Lot 2267

  宣統(tǒng)三年大清銅幣二十文青銅試鑄樣幣(PCGS SP63BN)

  出版:

  《中國銅元鑒賞》,頁176,圖NO.638,鄭仁杰著,臺灣采石積圖書公司,1997年

  《中國機制銅元目錄》(第二版),頁235,圖HB.97b,周沁園、李平文編著,上?茖W技術出版社,2018年

  來源:馬來西亞華僑收藏家黃元文舊藏

  紀錄:1994年6月11日香港錢幣拍賣會“已故收藏家黃元文先生之收藏——中國錢幣”專場,拍賣品第113號

  Lot 2268

  宣統(tǒng)三年大清銅幣十文樣幣(PCGS SP63BN)

  宣統(tǒng)三年(1911年),天津造幣總廠擬新鑄宣統(tǒng)三年版大清銀幣,版式確定之后,祖模次第告成,交由寧、鄂兩廠,先行開制宣三大清銀幣。在此之前,總廠則須先行鑄造銅輔幣。根據(jù)國人使用制錢的習慣,總廠將宣統(tǒng)二年版銅元版模加以修改后續(xù)鑄,并增加了制錢形制的小額銅元。開制的新系列宣統(tǒng)三年版大清銅幣,計有二十文、十文、五文、二文、一文等多種面值。最后,除十文與黃銅一文大量流通,寬緣五文短暫流通外,其他未發(fā)行,皆停留在試樣階段,曇花一現(xiàn),存世極為稀少。

  以上二枚樣幣即為其中代表。二十文青銅樣幣未發(fā)行,迄今存世僅二枚。此枚之外的另一枚曾為馬定祥收藏。十文的鑄造則明顯異于流通版,樣幣風范極致,目前除中國錢幣博物館藏有留檔樣幣一對外,于私人藏篋僅有二枚,此枚即其中之一,珍罕性與精美度并具。

  Lot 2935

  1902年湖南省造當十黃銅元紅銅試鑄樣幣(PCGS SP63RB)

  出版:《中國銅元鑒賞》,頁56,圖NO.191,鄭仁杰著,臺灣采石積圖書公司,1997年

  Lot 2936

  1902年湖南省造當十黃銅元紅銅試鑄樣幣(PCGS SP63BN)

  出版:《中國銅元鑒賞》,頁56,圖NO.193,鄭仁杰著,臺灣采石積圖書公司,1997年

  湖南最初造幣,主要以光緒元寶十文銅元為主,先鑄紅銅“每元當錢十文”飛龍,再造湖南黃銅元,獲利頗豐。但因長沙銅元局場地小且機器少,產(chǎn)能受限,遂打算另覓新地建造新局,并派專人赴國外考察學習,委托外國造幣廠提供設備與錢模。據(jù)周沁園、李平文編著《中國機制銅元目錄》(第二版)記載;“湖南黃銅元屬試樣性質,質地精良,制作精美,最近才證實湘閩桂有關的各式樣幣均出自德國同一所雕模工廠!蹦壳坝傻聡囍频狞S銅元樣幣共發(fā)現(xiàn)有數(shù)個版別,每種均存世極稀。以上二枚分別為秀體字五角星版、短撇“銅”圓點花版,品種稀少,品相完美,二枚評分目前皆冠居PCGS公司評級榜單首位。

  Lot 2700

  民國二十五年廣東省造五羊圖壹仙銅幣樣幣(PCGS SP63BN)

  來源:現(xiàn)收藏者于千禧年直接得自于馬定祥家族

  廣州自古有五羊仙人的傳說故事,故又稱五羊城。著名的“五羊仙”銅元,正面以五只大尾綿羊作為主圖案,設計獨特,圖案布局與主題構思之巧妙,具有藉錢幣圖案凸顯地域特色的先進意識,且制作精美,堪稱民國銅元之最。此幣鑄成之時,恰逢國民政府推行法幣政策,大量發(fā)行黨徽圖銅、鎳輔幣!拔逖蛳伞币蚺c政府推行幣制不符,發(fā)行不久便被收回,傳世數(shù)量稀少,一直以來都是收藏者熱衷追求的目標,是中國近代銅元中不可多得的珍貴品種。此枚為中孔臺階版,保持銅幣最佳原始狀態(tài),SP63BN問鼎PCGS榜單之冠。

  Lot 2922

  民國十九年四川黨徽梅花圖貳分銅輔幣試鑄樣幣

  1925年底,四川軍閥鄧錫侯進駐成都,隨即控制成都造幣廠,自封廠長,大量生產(chǎn)銀、銅幣,以保障日益增長的軍需供應。次年秋,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進抵武昌時,鄧部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軍,鄧任軍長。其后鄧錫侯為了表達對國民政府的忠誠,于1930年命成都造幣廠按《國幣條例》之輔幣規(guī)定,試鑄了壹分、貳分黨徽梅花銅輔幣,原擬作為銀圓輔幣流通,后因與民眾使用習慣不符終未發(fā)行,僅留有極少樣幣,記載了它們曾經(jīng)的誕生,素為四川銅元大珍。

  Lot 2527

  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半毫鎳質樣幣(PCGS SP62)

  晚清至民國時期,世界上很多國家放棄銀本位幣而改行金本位制,因此,金銀間的兌價差距拉大,習用白銀交易的中國,在對外貿(mào)易及賠款償付上處于十分不利的境地。辛亥革命后的數(shù)十年中,國民政府為采取有效的金融政策進行了多方嘗試,力求實現(xiàn)金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。

  1929年秋,南京政府特聘美國財經(jīng)專家甘末爾(Edwin Kemmerer)來華,望對當時中國的金融狀況作出詳細報告并提出政策建議。甘氏帶領的委員會于次年提交《中國逐漸實行金本位幣制法草案》予財政部,建議中國實行金本位幣制。貨幣種類則規(guī)劃為一圓、半圓及二毫、一毫銀幣,半毫、二仙鎳幣,半毫、一仙、半仙及二厘銅幣。與此同時,新建成的上海造幣廠已著手新國幣的設計。新國幣后正式采用民國十八年比稿時意大利雕刻師莫蒂所刻圖樣,背面改為雙桅帆船,模具委請費城造幣廠總雕刻師辛諾克制作。甘末爾的金本位幣制因不適合中國國情,遭致各界的反對,終告流產(chǎn)。上述各種銀、鎳、銅幣均未鑄行,存世唯有極少量樣幣,此枚金本位幣半毫鎳質樣幣即其中之一,出現(xiàn)于公開拍賣,如鳳毛麟角。

  預展時間

  古錢 金銀錠

  馨悟堂集藏暨紙幣

  機制幣

  11月16日 上午12:00至晚8:00

  11月17日 上午9:00至晚6:00

  拍賣時間

  古錢 金銀錠 

  11月18日 下午2:00

  馨悟堂集藏暨紙幣

  11月19日 上午9:30(Lot 1001~1197)

  11月19日 下午1:30(Lot 1198~1855)

  機制幣

  11月20日 上午9:30 下午1:30(午間無休)

  地點

  北京昆侖飯店 

以上內(nèi)容(包括圖片及視頻)為創(chuàng)作者平臺"快傳號"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