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游記郵票“買不買”,“買”!
紅樓夢郵票“要不要”,“要”!
在直播平臺,主播激情四射的吆喝下,古典文學(xué)名著郵票成了眾人瘋搶的香餑餑。
題材價值巨大,文學(xué)名著自帶流量,輕而易舉的就能戳中集郵愛好者的芳心。
其中西游記與紅樓夢成了其中翹楚,當(dāng)其它名著郵票還在因發(fā)行量偏大,多少年未擺脫打折窘境而苦惱時,這二者已通過多變的樣式,特供的噱頭成功完成了救贖。
偷笑的西游記與紅樓夢,組合拳的威力不容小覷
偷著樂得西游記與紅樓夢最大的資本就是他們擁有巔峰時期JT郵票的光環(huán)。
1979年,T43西游記郵票率先發(fā)行,成了名著系列郵票的開山之作。
發(fā)行量150萬套,稀有難得,加之設(shè)計得美輪美奐,早已成為集郵愛好者的心頭好。
“建國三十年最佳特種郵票”的榮譽,更讓它成了傳世經(jīng)典,價格水漲船高,如今要買一套好品的不會低于600元。
這些硬實力,后來的名著郵票難有抗衡的實力,也就紅樓夢還有一戰(zhàn)。
1981年T69《紅樓夢——十二金釵》面世,大觀園十二位傳奇女性,惟妙惟肖的躍然紙上,瞬間拿捏了集郵人,出彩的設(shè)計讓這套郵票過目難忘,是不可多得的精品。
更燃的是這套名著郵票發(fā)行了一枚小型張,賈寶玉與林黛玉的“雙玉讀曲”經(jīng)過時間的沉淀,如今已成為JT郵票的經(jīng)典,被集郵愛好者爭相收藏,價格更是高達千元。
這樣的高度,你讓其它名著郵票怎么追趕?
這還沒完,當(dāng)中國郵政在編年郵票時代再次開啟西游記與紅樓夢系列時,二者的產(chǎn)品線上豐富了小版、風(fēng)琴折、全票折,疊色樣張,這樣的組合拳誰能招架得。
即便也有發(fā)行量過大帶來的危機,但當(dāng)大全套擺在面前時,試問一個收藏者又怎能不心動。
要底蘊有底蘊,要價格有價格,要銷量有銷量,紅樓夢與西游記的熱賣,讓名著系列郵票揚眉吐氣。
被發(fā)行量搞垮的三國與水滸只能哀聲怨道
論四大名著的名氣與文學(xué)成就,三國與水滸是不輸上面二者的,可惜,生不逢時,這兩大系列的郵票誕生在最爛的編年郵票初期。
即便前面幾組還是JT郵票,那也是JT的末流了,三國與水滸的高發(fā)行量如沉重的枷鎖,題材再宏大,想名留郵史也如登天之難。
進入編年時代后,這種發(fā)行量問題更是凸顯,三國(四組)發(fā)行量3563萬套,三國(五組)發(fā)行量3221萬套,水滸(四組)更是高達4309萬的發(fā)行量,龐大的市場庫存讓二者深陷打折的深淵,名氣再大也架不住機器不停的印。
拿過最佳設(shè)計獎,最佳印刷獎又如何?最終三國與水滸淪落的與其它低廉的編年郵票沒啥兩樣,若不是湊名著大全套,這兩兄弟的境遇可能更加尷尬。
明明也是實力雄厚的狠角色,但始終離“熱門單品”、“銷冠之星”差點意思。
市場是趨利的,隨時讓收藏者處于虧本的境地,還想獲得喝彩,無疑癡人說夢。
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,很多三國迷與水滸迷憤憤不平,喋喋不休。
雖然市場是各憑本事吃飯,但郵票的設(shè)計、題材、發(fā)行量等等因素對郵票最終的走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,又怎么是一聲聲的哀聲怨道就能改變的呢?
不過價格便宜,市場量大,最大的好處就是人手可以來一套,至少為傳播中國歷史,弘揚文學(xué)名著作出了一份貢獻。
四大名著之外的林林種種
除了四大名著,其他名著郵票還有收藏價值嗎?
當(dāng)然有。
JT郵票里的《西廂記》、《牡丹亭》也是很多愛好者的心中所愛,尤其西廂記小型張,94萬的發(fā)行量不算很多,也一直在偷偷漲價,未來可期。
不過來到編年郵票之后,名著郵票就一言難盡了。
《儒林外史》、《聊齋志異》不管是哪一方面的表現(xiàn)都乏善可陳,設(shè)計一般,發(fā)行量偏多,仍然是大家詬病的最大敗筆。
可惜了聊齋志異第三組的小版張,只有45萬的發(fā)行量,原來能指望它殺出一條血路,也最終泯滅在編年郵票臭名昭著的壞名聲中。
這幾套名著郵票不要也罷,無非是給自己徒留悲傷。
客觀來講,古典文學(xué)名著郵票的收藏價值還是高于其他題材的,并且銷量總體還不錯,集郵人的不滿只不過是恨鐵不成鋼,因為我們原可以做的更好。
懷揣夢想,期待下一套古典文學(xué)名著郵票的到來,也許是《金瓶梅》、《鏡花緣》,或是《三俠五義》,希望到那時我們能做的更好。(李大爺集郵)
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