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郵票投資者往往有一種誤解,那就是他們自認為,如果一套郵票沒有好的題材,沒有潛在的禮品需求,那么將來的發(fā)展前景一定是黯淡的,因為有題材就意味著有消耗,有消耗就有升值的可能性。所以很多人在郵票的投資選擇上,往往更注重一套郵票的發(fā)行量和題材,因為一套郵票如果有了先天的題材在做后盾,那么他將來在收藏上就不愁沒人要,更不愁它將來會不會升值,可能正是基于這樣的推斷理論,所以一些玩家在郵票的投資策略上,會精益求精優(yōu)中選優(yōu)。
事實上,好的題材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契合百姓的胃口,比如偉人系列郵票,政治人物郵品,這些可以說都是老百姓平常最關(guān)注的話題,所以市場潛在的需求也一直較旺盛,各種相關(guān)的禮品郵冊深度開發(fā),很好地滿足了普通百眾的社會需求,因此這些郵票的市場行情往住會強于一般題材的郵品,但一些發(fā)行量巨大的政治題材的郵品也不乏深幅打折現(xiàn)象,如一九九七年發(fā)行香港回歸小型張,一九九年發(fā)行的澳門回歸小型張,香港回歸金泊小型張,澳門口歸金泊小型張,江澤民題詞小型張,鄧小平逝世十周年小型張等,總體而言有90%政治題材郵品,在市場上的表現(xiàn)還是不錯的。
但好的題材并不一定就有好的升值結(jié)果,正如消耗越多的郵品,不一定升值的最快,這個與剛才前面所講的似乎有一些矛盾,甚至有餑于辯證關(guān)系,因此影響一套郵票最終升值快與否,在筆者看來與禮品消耗快慢并無必然關(guān)系,比如在郵品題材禮品消耗基礎(chǔ)較好的,三國系列,水滸系列,幾十年來一直都在持續(xù)消耗,但價格呢漲幅也并不是特別大,所以影響一款郵品升值快,最終還是量少為王,題材為輔,最重要的是要有大資金關(guān)注它,炒作它,形成一個大的獨立品牌!
然而,很多投資郵品的玩家,也許忽視了另一個問題,那就是,我們所講的禮品消耗只是一種市場軟消耗,它和市場硬消耗有著本質(zhì)上的區(qū)別,軟消耗雖可通過裝冊從市場起始端走向了終端,但不是終點,這個終端又有可能還會回流到市場,就如你托人辦事送了對方一條高價值的香煙一樣,對方又并不吸煙,所以對方有可能又將這條香煙變換成了現(xiàn)金,郵票禮品也一樣,你好心送給朋友,但別人又不懂,那么它回流到現(xiàn)貨市場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,所以軟消秏的郵品,它只代表郵品在良性流動循環(huán),回流,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消耗,因此,在今天好題材硬消耗幾乎為零的前提下,郵票收藏不能老把希望寄托在禮品消耗上。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