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不時摸🐟刷頭條,老是給我推送一些網絡公知、潤人吹噓國外軍事怎么怎么先進、國外文化藝術怎么怎么輝煌、國外民眾怎么怎么文明的內容和評論。初看吧著實有點氣人,尤其是吹噓角度時常極為刁鉆,“歐美政治正確論”表現得淋漓盡致?炊嗔,就當一個樂子,它們這些離經叛道、數典忘祖的顯然就是個東西!如果和它們這些東西講道理,沒有任何用,道理是給文明人講的;蛟S有些理中客又不樂意了,認為不應該這么“極端”,它們在某些地方說的也是有道理的,我們要取其之長,要謙遜,要反思……若不是最近看了看《中國通史》和《世界歷史》紀錄片,我差點就信了。華夏文明5000+,可供我們學習、借鑒、傳承、發(fā)揚的東西太多太多。這一巨大寶庫,才是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最大底氣。
扯得有點遠,但與今日的主題沾了點邊,都是文化內容嘛。→→→在好幾百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,屬于中國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金石篆刻第一批入選名錄,其中要性不言而喻。2009年,包羅更為廣泛的中國篆刻,入選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》。它歷經3000年的發(fā)展,是書法(主要是篆書)和鐫刻(包括鑿、鑄)結合,來制作印章的藝術。
表現中國篆刻藝術的郵票,中國郵政曾發(fā)行過多枚。不過大多出現于名人大家主題,當然也出現于諸如壽山石雕、雞血印石等材料主題。真正發(fā)行以中國篆刻為主題的郵票,是在2022年,即《中國篆刻(第一組)》特種郵票。
郵票名稱雖為中國篆刻,但實際上第一組表現的是金石篆刻中的“金”。在設計上,郵票主圖按照文物的展示方式,科學地將印章、印拓、印面依次排開,布局合理且畫面和諧,令人眼前一亮。
2024年是第二組,表現的是金石篆刻中的“石”。其中底色和郵票銘記延續(xù)了第一組,確保了設計上的連貫性。不過與第一組不同的是,第二組印拓位于上方、印章和印面處于下方交錯排布,排列整整齊齊,適合強迫癥患者。顯而易見,做出如此改動是因為票幅過短,而印章又太高,原有設計布局容納不下。當然,再續(xù)傳承經典,不輸首套。
在印制工藝上,這套郵票用到了常見的壓凸工藝。不僅凸顯了印章的立體感,還重點呈現了印面的凹凸效果,實屬完美應用。
小版同樣是宣紙,同樣也是90萬,想必市場表現也差不太多。如果來點不一樣的元素,比如一套有齒一套無齒,或許能夠爆出一點熱度,賺點流量!
大版也沒什么變化,不過與第一組的770萬套相比足足少了72萬,可喜可賀。
0